我校教师申报202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计144项,其中规划项目44项,青年项目72项,专项项目28项。依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赣教社政字〔2025〕12号)文件规定,经学院推荐及科研处组织校外专家评审,择优推荐60项报出(含国际传播研究专项3项、区域国别研究专项2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1项不占指标)。现将推荐申报名单公示如下:
推荐申报202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览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1 | 青少年良知发展的动态图谱构建与循证干预研究 | 任蓉蓉 |
2 | 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经验迁移机制研究 | 毛淑娟 |
3 | 家庭功能对农村小学儿童心理韧性发展轨迹的动态影响与干预研究 | 黄一帆 |
4 | “人”的作用发挥促进学前儿童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 刘雁伶 |
5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重要论述 在江西的实践研究 | 章晴 |
6 | 边缘创新-需求重构双轮驱动:县域“反向旅游”吸引力生成的内在机制与可持续路径研究 | 彭燕 |
7 | 低空经济赋能江西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樊玲玲 |
8 | 数智时代江西多模态普法话语的历时演变研究 | 付悠悠 |
9 | 江西吴语语法专项调查研究 | 李政 |
10 | 中央苏区时期青少年红色身份认同的建构研究 | 王延强 |
11 | 研发信息“粉饰”与 IPO 定价:基于科创板 IPO公司的实证研究 | 左璇 |
12 | 客体需求视角下的数据产权保护规则研究 | 时明涛 |
13 | 六朝时期南方腹地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演进研究 | 鲁浩 |
14 | 语言地理学视阈下的藏缅语人称代词 | 芦珺 |
15 | 协同育人视角下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 | 廖晓玲 |
16 | 多尺度视角下滨江亲水活动服务供需匹配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 蔡振饶 |
17 | 可爱的他者:中国潮玩IP出海的符号建构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 | 刘晔 |
18 | 职业培训影响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路径与实证研究 | 李秉强 |
19 | 数字素养培育视角下AIGC赋能师范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 乔雪 |
20 | 数智时代职教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 | 饶炜东 |
21 | 数智化支撑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融合强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 朱士涛 |
22 | 边际效用理论视角下南昌网红旅游城市建构的营销机制研究 | 谢冬明 |
23 | 营商环境专职机构与企业发展效能: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研究 | 罗宸宇 |
24 | 先秦两汉音乐文学编年史 | 陈绪平 |
25 | 江西省老年失能照护机构供需适配性:空间解析、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向 | 孙克 |
26 | 长江经济带区域文化形象国际传播效果研究 | 张诗杨 |
27 | 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用字整理与研究 | 李娟 |
28 |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江西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发展研究 | 熊萌之 |
29 | “双碳”目标下江西省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创新发展研究——基于动态CGE模型的分析 | 熊娟娟 |
30 | 中国工农红军法治文献资料集成与研究 | 王振 |
31 | 黄庭坚艺术理论的象喻批评 | 姚耀飞 |
32 | AI智能体赋能语言情感表达能力动态发展研究 | 竺成浩 |
33 | 江西当代文学期刊(1949-2025):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文献建构与文学生态互动研究 | 罗文婷 |
34 | 美国公众史学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 李森 |
35 | 首发经济提振江西省居民消费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 李国镇 |
36 | 科举制度对清代中后期江西诗学史的影响研究 | 郑祥琥 |
37 | 赣江流域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 杨帆 |
38 |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江西红色体育主体性实践路径研究 | 李伟艳 |
39 | 江西戏曲动画设计叙事研究 | 陶莉 |
40 | 赣北瑞昌剪纸艺术的表现题材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 李静 |
41 | 当代水墨的跨媒介转向研究 | 万幸福 |
42 | 人工智能背景下乐平古戏台艺术元素提炼及设计转译研究 | 赵勤 |
43 | 江西高安祠堂音乐的文化传承研究 | 蔡莹 |
44 | 现代漆画创作流派的形成与地域性特征研究 | 张建梅 |
45 | 健康中国视域下家庭保健、健身消费现状及影响机 制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 蔡科 |
46 | 文化消费导向的空间场景感知研究——以南昌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 黄文丽 |
47 | 红色文化心理疗愈功能在思政教育中的转化应用研究 | 肖城 |
48 |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体验式培训课程设计三线模型构建 | 王彦红 |
49 |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优化对心理危机的调节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 | 毛莉婷 |
50 |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 钟雯 |
51 | “中国式现代化共情叙事”融入江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 曹天虹 |
52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四史”育人能力结构优化与发展研究 | 赵昱敬 |
53 |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故事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 陈丽丽 |
54 | 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研究 | 邱文婷 |
55 | 技术应用与文化传递的张力:数字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文化知识传播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 阮帅 |
56 | 微短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 徐华磊 |
5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融合传播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融合传播策略研究为例 | 徐玉峰 |
58 | “两个结合”视域下大学外语教学中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研究——基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外语教材 | 罗菲 |
59 | 基于语料库的摩洛哥主流法语报刊中国形象研究 | 罗蓉晖 |
60 | 江西“一带一路”企业外派人员适应框架构建: 基于“动因-困境-支持-策略”的四维模型 | 洪佳君 |
公示期3天,请广大教师予以监督,如对公示结果有异议,请与科研处(成果转化中心)联系。联系电话:88539272。
科研处 (成果转化中心)
2025年8月27日